最近论坛很多学弟学妹问这类问题,在此凭自己微弱经验来谈谈这些成绩到底该怎么去计算。
众所周知,我们的课程有着不同的学分,而奖学金也是根据我们最终取得的成绩挂钩的。在弄清楚奖学金到底怎么评比之前,先和大家说说学分的意义。
以大学体育与大学英语两门课举例,我们设体育是1个学分,而英语是4个学分,在课程学习中,1个学分=16课时,2个学分=32课时,3个学分=48课程以此类推,1个课时=1节小课(50分钟),但是,这里有个例外就是如体育这类课程,虽然只有1个学分,按理说只用上8节大课(2X50分钟),但学校规定的是16节大课,包括类似的形势与政策、劳动等,都是与课时本身有冲突的,但是通常情况课时都是按此计算,没有差错。言归正传,知道了课程学分后,就是课程成绩,如前面所言,体育1个学分,英语4个学分,考试成绩60分=1个绩点,此后,每多1分就多0.1个绩点,如75分就是2.5个绩点(挂科为0绩点,补考成绩需要减去0.5绩点)。
在知道学分、绩点后就是加权平均分,加权平均分的计算就与学分、绩点相关,如果体育1个学分的课程我们得到90分,就是4个绩点,而英语4个学分的课程我们只有70分就是2个绩点,那么我们的加权平均分就是 (英语课程绩点X英语课程的学分+体育课程绩点X体育课程学分)÷(英语课程学分+体育课程学分) = (4X1+2X4)÷(4+1)=2.4,也就是虽然我们体育考了90分,英语考了70分,但是我们绩点还是只有2.4,这就是加权平均分下得到的结果,所以考试成绩学分越高的考的越高越有利。
接下来就是奖学金,奖学金的评比参照包括 卫生、早晚自习(针对大一)、非课程因素(参照学生手册)、绩点,在其他均没不合格情况下,均以加权平均分为首要依据,但是,有挂科、白牌、通报批评等情况会被取消评比资格。
通常专业,学霸型专业如财会类,可能要3.9左右才能有资格评1等奖学金(3000元),3.2以上才有资格评三等奖学金(800元),而普通专业一般2.9以上就有机会评到奖学金(请不要问我XX专业需要多少绩点,我也不知道)
以上只是纯属普及,若有疑问可楼下提问